七八年前,商洋洋在图书馆无所事事地翻着《本草纲目》的时候,还只是为里面好看的花花草草感到新奇。那时的他没有想到未来有一天,自己居然会与药剂为伴。2010年从北京市实验职业学校药剂学专业毕业后,这个90后小伙子先后辗转药店柜台、医院药房,如今又跨界做起了销售。然而,万变不离其宗,他与药学始终不离不弃互伴左右。
选药剂学专业只为实用
谈起为什么最初选择了药剂学作为自己的专业,商洋洋的想法很朴素,那就是“实用”。“家里有亲戚在医院里工作,所以我觉得懂点儿药学,对家人健康、自己生活都有帮助。”而真正进入学校课堂之后,商洋洋才觉得自己真是选对了地儿。让很多人避之不及的药味儿,反而让商洋洋觉得特别亲切和熟悉,“我就是特别爱闻那药味儿”。
2007年进入北京市实验职业学校之后,商洋洋的课表里,既出现了“中药炮制”等中医课程,也有“分析化学”等西医课程。中西医的融合,训练出了综合思维的方式和能力。如今想起读书时的课程,商洋洋回忆得还是津津有味。“就拿中药炮制来说吧,看上去就是简单炒一炒,其实门道可多了,炒制的时间、火候都大有讲究,有的药材多炒一秒与少炒一秒差别都会很大。”不过,别看商洋洋现在讲起来头头是道,当年在课堂上第一次“掌厨”时,他可是连倒油都倒得战战兢兢:“经验多了,就能从药材的色泽、柔软度、气味上辨别出,这药是不是炒好了。”
药材基地“掌眼”受挫
除了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学习,定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北京市实验职业学校药剂学专业的特色。对商洋洋来说,他学生生涯的社会实践却不是那么愉快。高二时,在老师的带领下,商洋洋跟同学一起来到了“中国四大药材基地”之一的河北安国药材基地。与成品药不同,中药材种目繁多,真假难辨。去之前,商洋洋踌躇满志,准备到市场上好好“掌掌眼”,利用自己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当一次“火眼金睛”。
到了市场上之后,琳琅满目的药材让商洋洋傻了眼:红参、白参、山参……光是参类就足以让他辨别的了,别说是辨真假了,连把各种药材的名称都说明白了也不是件容易事儿。“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学得有多不扎实。”商洋洋的惭愧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反省层面,回到学校之后,他开始重读中药学教材,“真正沉下心来做一件事情的时候,才发觉时间过得飞快,怎么抓都抓不住。”在高二下学期,商洋洋参加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,并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。
从药材柜员到销售达人
2010年,商洋洋走上工作岗位,成为王府井医药商店片剂组的一员。片剂组经营着近千种药品,王府井医药商店人流量大,又时常有外国顾客光顾,商洋洋和同事的压力可想而知。一次,药店里来了个俄罗斯顾客。进店后,这位顾客径直走到店员面前,张开嘴指着口内“ah”了几声,语言不通无法交流的店员慌张无措,商洋洋几个人凑上前来一块儿猜了半天,先后拿出了等各种药物,也没猜中这个老外到底要什么药。后来来了个懂英语的,大家才明白,顾客原来要的是含片。
类似的事情给商洋洋的触动很大,他将这种情况反映给经理后,主动提出了组织同事们集体学习英语的建议。自己准备学习资料,放弃休息时间,长达半年多的坚持成果显著,商洋洋渐渐发现,同事们碰到老外不发怵了,也敢张口说话了,“要说能达到多么高的水平也不可能,但是起码药品的适用症状、服用方法都能进行简单沟通了。”提起这些点滴,商洋洋还是忍不住有些得意。
2013年底,商洋洋来到江中医药,成为一名终端主管,负责部分药物在北京药店的代理,也由此实现了自己职场上的第一次重大转型。商洋洋说,不同的岗位带给他不同的锻炼,如果说前几年的柜台生涯让他踏踏实实地打了专业上的基础功,那么新的职业领域则让他开始进行更多的性格塑造,怎样与人沟通、与人合作……无一不是大学问。“我愿意在平凡的岗位上,踏踏实实做人,认认真真工作。”商洋洋说。